何為運動式的TPM項目?如果聽到管理者口中說出這樣的話,就意味著TPM項目已經從一個項目活動變成了一種運動了:
- “現在我們在做TPM項目,領導/老師要求每個小組要盡量多的找出現場工作中的經驗訣竅,寫成OPL,我們不能落后,從今天開始,每人每周至少要提交1份OPL!”
- “這是設備部門編制的現場日常保全CIL基準書,現在發給大家,你們要嚴格按標準按周期,按質按量在現場執行,我回頭要去現場檢查執行結果的!”
- “這TPM活動做了這么久,好像也沒什么作用,加上最近生產又忙,大家都沒時間,要不就先放一放吧,先別做了,等過段時間,生產不忙了再說吧!”
這樣的運動式TPM項目,其特點就是將活動變成了任務,讓現場人員感覺這是額外增加的一份工作,而不是一個現場本該自主開展的活動。一方面會使得現場人員對項目有抵觸情緒,覺得這只是領導們要求執行的任務,也會認為推行TPM只是增加了現場負擔;另一方面,會使得TPM各種工具只是機械的執行,并不能為現場提供真正的幫助,現場人員并不能充分理解各個TPM工具的目的和作用,只是完成作業和任務一樣來執行,也無法發自內心的認可這些活動。這樣的方式開展,一段時間之后,現場很難取得真正的成效,領導和現場都會覺得TPM活動并沒有起到作用,漸漸的就不了了之,無法持續的運維開展下去。
要想TPM活動不變成TPM運動,在項目中要時刻保證做好以下幾點:
1、領導層和管理者首先要深刻理解TPM推行的必要性和每個活動、工具的目的和作用。只有深入理解了這些活動的內容,才能帶著正確的目的來推行。
2、向現場人員詳細闡述活動的目的。首先要保證現場人員充分理解開展活動的必要性,意識到開展的意義,對工作的幫助,才能讓大家接受這些活動內容,而不只是為了完成任務。
3、時刻從活動的目的出發,判斷活動的開展過程,檢查效果,是起到了各項活動的真正作用,還是說只是走個形式,搞搞形式。
4、傾聽現場人員的心聲。在開展活動過程中,領導和管理者要和現場保持頻繁、緊密的溝通,了解現場人員的反饋,掌握現場人員對活動的真實聲音。如果發現理解偏差,要及時進行疏導溝通,確保大家在執行過程中是帶著積極認可的心態。
5、活動的指標只能作為輔助手段。很多企業在推行活動中,管理者為了方便,直接下達指標,要求現場人員完成多少多少的工作量,只和現場要結果,對過程卻不關心。這樣只會讓現場人員為了應付任務而開展活動。這本質上是管理者不作為的一種體現,把TPM項目作為了一種作業,而不是幫助現場提升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TPM項目自然就會蛻變成TPM運動。
因此,現場推行活動中,需要領導和管理者投入足夠的精力,時刻把握現場人員的認知水平和理解程度,答疑解惑,幫助現場人員排除推行中的障礙,才能將TPM活動落到實處,真正的為現場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