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工時在企業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沒有標準就沒有管理,制定合理的標準工時是科學管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標準工時的應用可以使參與工作的全部人員都可以客觀準確的計劃、實施并評價工作結果。作業時間測定分為直接測定法和間接測定法,直接時間觀測一般指測量人員通過秒表或攝像機等工具,對生產現場實際作業過程觀察分析后將每一個作業過程的時間數值記錄到表單上,并進行數據修正后得到標準工時。常用的方法為秒表時間研究法。
秒表時間研究步驟
一、觀測前準備
1. 獲取充分的資料并記錄
在時間觀測之前,充分的準備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基本的資料準備如需要先熟悉必要產品知識及記錄制程完整工藝流程,去現場之前應充分了解研究對象的工藝、結構、客戶品質要求、制程、使用設備、確定材料規格和作業選擇(觀測起止點)、明確操作方法等,并且在現場進行確認。
2. 工具準備
時間觀測的工具包括秒表、觀測班(記錄板)、時間觀測表、筆、相機等。
3. 分解記錄操作單元
確定工作方法后,將完整作業劃分為多個操作單元。
單元劃分原則:
操作單元的分解在不影響精確觀測記錄的前提下越短越好。(每單元在0.04秒以上);
將人工操作時間與機器操作時間分開;
單元與單元之間劃分一定清晰(起點、終點易于識別)
物料搬運時間應與其他單元分開;
固定單元與可變單元明確分開,規則單元與間歇單元分開。
二、作業分析、觀測
1. 對作業進行分析觀察
標準工時是建立在標準作業基礎上的。在開始時間觀測之前必須檢查工作方法的規范性、識別作業是否為較佳狀態、作業員速度是否正常。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出現工人不按照或不完全按照規定的作業規程操作,作業員可能使用不同的工具、不同的設備裝置或不同的速度或不符合工藝要求,或塞進額外的工作等。這時應對分解的操作單元進行方法研究,應細心檢查并關注:所有操作是否安全?是否制造出合格產品?是否按正確的方法使用設備?是否可將材料零件更靠近操作臺,減少搬運時間?是否可以在不影響工具壽命和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機器速度,縮短作業時間。是否可以在工具設計和操作中節省時間?經過對操作單元的逐項檢查,必要時先進行改善,明確標準作業,改善后再進行下一步時間觀測。
2. 秒表時間觀測
秒表時間測時主要有兩種方法:連續測時法、歸零法(重復性計時)。
連續測時法:從第一觀測循環的第一單元作業開始時啟動秒表,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秒表不停止。時間始終是連續的,在每個單元終點,記錄秒表讀數,此計數也是下一單元開始時間。觀測結束后,后項時間減去前項時間就得到相應單元觀測時間。
歸零法:分別記錄各單元觀測時間,在每個單元開始時啟動秒表,指針由零位開始走動,在單元結束時迅速按下秒表,可以得到單元觀測時間。
三、數據修正
1. 數據分析處理(數據穩定性分析及處理;剔除異常值)
①為了獲得可靠的觀測精度,往往需要通過多次觀測,減少觀測值的變異程度。觀測值的確定受到觀測人員測時記錄過程的熟練度和標準程度、操作本身的穩定性(操作前的準備、被觀測人員的心理穩定狀態)、觀測工人數量(如一人50次觀測和5人各觀測10次,后者更客觀和有代表性)所影響。確定觀測次數,主要建立在統計分析方法之上,常用的方法為誤差界限法。
②在數據確定各單元的平均值前需檢查分析并剔除觀測數值內的異常值。常用的方法為`X-σ控制圖法:將平均值三倍標準差(3σ)以內的數值作為有效值,距離平均值三倍標準差(3σ)以外的數值作為異常值。
2. 數據修正計算標準工時
①計算正常作業時間
正常作業時間=觀測時間×評比系數
計算出的各單元的觀測時間僅為操作者個人的平均時間,還不能作為標準時間,因操作者的時間可能比標準動作快,也可能比標準動作慢,所以必須用評比進行修正。目的是把實際作業時間修正到合理作業速度下的時間,消除被測量者個人的工作態度、熟練度及環境因素對觀測時間的影響。常用的方法有平準化法(西屋法)、客觀評比法、合成平準化法等方法。
②計算標準時間
標準時間=正常時間×(1+寬放率)
正常作業時間是操作者連續穩定工作所需的時間。但作業者有需要停頓休息、作業方法的問題、管理需要等原因會造成作業中斷,因此標準工時還需進一步修正,稱為“時間寬放”。時間寬放包含私事寬放(如喝水、上廁所)、疲勞寬放 (精神肉體負荷帶來的勞動機能衰退 或速度減慢)、程序寬放(操作中無法避免延遲)、特別寬放(周期性磨刀具、機器干擾、小批量生產等)等。
時間觀測及分析注意事項
生產現場第一原則(測工時過程中不要影響生產)。
測工時過程中選取合適觀測距離,在能看清楚作業的情況下盡量遠離作業工位,不要正面面對作業員,減少作業員心理波動。
觀測時間必須是以較佳標準作業方法進行,觀測時一定要觀察分析識別作業員是否在標準作業的狀態下作業,作業員速度是否正常。
觀測時盡可能觀測多組數據,力求數據的準確性,如數據不穩定需要增加觀測次數。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