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浪費就是對產品與服務不產生價值的生產活動或管理流程。精益車間的七大浪費的概念最早是豐田總結出來的,包括等待浪費、搬運浪費、不良品浪費、動作浪費、加工浪費、庫存浪費、制造過多(早)浪費。正是因為有種種浪費影響了企業的成本、時間、效率及效益,要減少浪費,首先要認識浪費。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精益車間的七大浪費:
1. 等待浪費
指兩個相互依賴的變量相互不同步造成的浪費,主要表現為待料,人機配置不合理造成等待(人機協同作業),生產線不平衡造成個別崗位負荷率低等待,生產品質不穩定或生產要素不安定造成異常頻發等待(如設備異常、故障,物料異常)。
2. 搬運浪費
不能產生附加價值的人為移動產品或物體的活動,包括放置、堆積、移動、整理等浪費形式。搬運是一種浪費,需要盡量去減少搬運的浪費。額外的搬運會造成搬運路線長、搬運效率低下、庫存增加、產品品質影響等諸多影響。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精益車間的生產布局與規劃不合理,運輸方式不合理,運輸路線不合理,運輸工裝不合理,滿載率不高等造成。
3. 不良品浪費
不良品浪費是精益車間發生不良品,造成質量、成本及由此造成的相關返工、返修的浪費。
不良品會產生維修和返工的材料、機器、人工的費用,同時會造成維修返工的作業空間,增加檢驗材料或產品的報廢等。其主要原因是過程能力不足(產品設計或工藝設計問題)、生產要素不穩定(可能是人、機、料、法、環等各方面的因素)、測量系統誤差(測量系統不準確或出現故障,導致配合度要求高的零件無法匹配,形成不良品)
4. 加工浪費
加工浪費指多余的加工或加工的精度過高,超過標準要求,即過分的精細加工造成的浪費。加工浪費是生產工藝中存在的缺陷,主要原因是缺乏限度樣品或明確的客戶規范,對客戶的需求判斷不準、觀念錯誤(越好越保險忽視成本與效率)。
5. 庫存浪費
庫存包括原材料庫存、半成品庫存、成品庫存、部分存貨是為了防止異常發生而起到緩沖和平和的被動作用,但有時候這些庫存過多會掩蓋生產過程中的很多問題,成為阻礙改進的根源。庫存浪費會造成不必要的搬運、堆積、放置、防護處理、找尋浪費;會產生相應的搬運盤點等管理費用;會有過多的資金占用;會占用廠房空間、造成多余的廠房、倉庫建設投資費用等問題。
6. 制造過剩浪費
生產大于需求或生產早于需求,也就是精益車間生產過多或過早了。制造過剩浪費會造成存貨量多,造成管理復雜;品質異常增加,如:產品磕碰或產品混淆等異常;生產現場異常問題被掩蓋,因為過多生產,現場異常發生時因有過多生產的庫存導致異常被掩蓋或不被重視。
7. 動作浪費
動作浪費是指不符合動作經濟原則的動作浪費,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動作未標準化、工裝夾具不合理、工序布局不合理等原因,管理者應幫助一線員工改進工作模式提高效率降低疲勞強度。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