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ED 在20 世紀50 年代初期起源于日本,在豐田企業發展起來。Single的意思是小于10分鐘(Minutes),最初使用在汽車制作廠,以達到快速模具切換(Exchange of Dies)的目的,是豐田公司的顧問IE工程師新鄉重夫創造的。從 20 世紀 80 年代,快速換模技術在西方國家得到推廣后,世界各國的企業逐漸對此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實施快速換模進而降低精益車間換模時間,是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的關鍵點之一。
精益車間快速換模的主要步驟如下:
- 觀察當前換模流程,計算當前整個換模時間;
- 區分內部作業和外部作業;
- 將內部作業轉換為外部作業;
- 優化內、外部作業時間;
- 標準化改善后的換模流程。
在精益車間快速換模改善的過程中可以按以下七個原則進行改善:
法則一:平行作業
平行作業就是兩個以上共同從事切換作業,通過分析,將作業中的不均衡明確,并進行重新分配人員作業時間,消除等待浪費,縮短總體換型時間的目的。平行作業時總人工時間不是考慮的重點,因為縮短切換時間所獲得的收益遠大于人工成本。在平行作業過程中,應對平行作業人員的職責分工做出明確的規定,以保證作業內容的標準化。
法則二:雙腳勿動
切換動作主要是依賴雙手的動作完成的,腳必須減少移動或走動的機會。減少雙腳移動或走動的機會。切換時所必須使用到的道具/模具/清潔等都必須放在專用的臺車上,并且要有順序地整理好,減少尋找的時間;同時配置時將相應模具等放置在一次就可搬動的放置臺或物料車上;除了必要的工具外,不多使用其他工具。
法則三:特殊道具
所謂工具就是一般用途的器具,道具則是為專門用途而特制的器具。道具可提高切換的效率,縮短切換的時間。如測定的器具也要道具化,用塊規或來替代用量尺或儀表的讀取數值測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設法減少道具的種類,以減少尋找、取放道具的時間。
法則四:提出螺絲
在切換動作中,螺絲是最常見的被用來固定模具的零件,使用螺絲當然有其必要性,但裝卸螺絲的動作通常占用的很多的切換時間。改善的對策就是消除使用螺絲的固定方式。可以考慮使用插銷、壓桿、夾具、卡式插座、軸式凸輪鎖定、定位板等來取代螺絲。
法則五:一轉即定
只旋轉一次即可擰緊或防松的方式。必須使用螺栓、螺絲時也要設法努力減少上緊和取下螺絲的時間,如使用C字型開口墊圈,只需將螺帽旋松一圈后,C型墊圈可從開口處取下,達到完全防松的目的,上緊時反向只需旋轉一圈即可旋緊。或者葫蘆孔的方式也可實現快速旋松或上緊。
法則六:標準化
作業標準化,通過對換模過程的作業進行梳理,并標準化下來,避免作業過程因人而異。要排除調整的浪費,在方法上要掌握住標準不動的法則,在機器上已經設定好的標準,不要因為更換模具而變動。切換動作是因為產品不同而必須更換不同模具或工作條件,因此動作也必須調整,設定新的標準。調整是浪費,因此要以排除調整作為改善目標。如可以考慮采用共用夾具的方式,在一組正在加工中,另外一組備材已經設定好,切換時只需旋轉過來即可立即達到切換的目的;取消以刻度式或儀表式讀取數值的方式來認定工作條件,盡量以快規、限位塊等容易取放設定的方式減少調整時間。
法則七:事前準備
事前準備作業是屬于外部作業的工作。外部作業如果做得不好,就會影響內部作業的順利進行,使切換時間變長。例如:外部作業沒有準備齊全,在內部作業的時候,找不到所需的道具或者是模具錯誤、不良等,就必須臨時停頓下來找尋道具或修整模具,造成內部作業時間變長。可以使用檢查表,來防止換模過程中的異常,減少事前準備不足。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