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車間在標準工時測定時設置寬放系數,是為了考慮到不同工人之間的個體差異、疲勞、個人需要處理的生理和心理問題以及工作環境可能的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工人的工作效率,導致實際工作時間長于測定的標準時間。
設置寬放系數的主要原因為:
1. 個體差異:每個工人的技能水平、經驗、勞動強度等都有所不同,寬放系數可以為技能較低或速度較慢的工人提供一定的時間余量。
2. 疲勞累積:長時間連續工作會導致工人產生疲勞,影響工作效率。寬放系數可以給予工人適當的休息時間,確保他們能夠恢復并維持工作效率。
3. 人性化考慮:工人在工作過程中可能需要短暫休息、上洗手間、飲水等,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需求。寬放系數允許這些非生產性時間的存在,體現了對工人人性化需求的尊重。
4. 工作條件變化:工作環境的溫度、濕度、噪音等因素會影響工人的工作效率。寬放系數可以緩沖這些環境因素帶來的負面影響。
5. 工作質量保證:過分追求速度可能會犧牲工作質量。寬放系數可以為工人提供足夠的時間來確保工作的精確性和質量。
6. 管理和技術等級提升的空間:寬放系數可以作為潛在的改進空間,激勵管理層和工人通過技術提升和管理改善來減少非生產時間。
7. 應對不可預見的小停機:在生產過程中,機器的小故障、工具的更換等不可預見的情況經常發生。寬放系數提供了處理這些突發事件的時間余地。
寬放系數的大小通常由精益車間的工業工程師(IE)根據工作性質和歷史數據經驗來設定,不同的行業和企業可能會有不同的標準。正確的寬放系數設置能夠確保精益車間生產效率和工人福祉之間取得平衡。
標準工時的寬放系數(也稱為容忍系數或寬限系數)通常是根據工作類型、人員經驗、工作條件以及企業的具體要求等因素綜合確定的。這個系數是對標準時間的一種調整,以確保精益車間的標準時間更加合理和可實施。確定精益車間的寬放系數的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數據收集:觀察并記錄多個工人在多個周期內完成相同任務的時間,確保數據的代表性和準確性。
2. 初步分析:計算平均工作時間,并考慮到工人的熟練度,可能需要對新手和經驗豐富的工人分別進行考慮。
3. 考慮疲勞和個人需要:根據工作性質和持續時間,估算必要的疲勞恢復時間和滿足個人需要(如休息、去洗手間等)的時間。
4. 確定寬放百分比:基于數據分析和工作條件,確定額外需要增加的時間百分比。這個百分比會根據不同的工作條件和企業標準有所變化。
5. 管理和工人協商:有時候,寬放系數的確定還會涉及和工人代表的協商,以確保它是公平且可接受的。
6. 試行和調整:實施新的寬放系數,并在一段時間內觀察其效果。如有必要,進行調整以更好地反映實際情況。
比如,我們舉個例子簡單說明一下:
假設一個工廠有一個裝配任務,工業工程師通過時間研究得出,一個熟練工人平均需要10分鐘完成這個任務。這個時間被認為是沒有包含任何休息或疲勞因素的“純工作時間”。
然后,工程師可能會考慮以下因素來確定寬放系數:
- 疲勞和恢復:假設基于工作的勞動強度,每小時需要10%的時間來恢復疲勞。
- 個人需要:每小時可能需要5%的時間來滿足個人需要,如上廁所或喝水。
- 其他容忍:可能還需要額外的5%的時間來應對小的機器故障、材料延遲等。
綜合上述因素,寬放系數可能會被設定為20%(10% + 5% + 5%)。這意味著標準時間將會是:
純工作時間 + 寬放時間 = 10分鐘 + 10分鐘 20% = 12分鐘
因此,12分鐘是包含了寬放系數的標準工時。這樣,對于每個裝配任務,工人將有12分鐘的時間來完成,這個時間已經考慮了疲勞、個人需要和小的生產波動等因素。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