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開展的精益車間改善活動中都會涉及到改啥收益的計算,客觀準確的核算改善給企業帶來的財務收益,既是對改善帶來效果進行量化進而明確優先次序的需要,也是對項目改善實施人員投入的肯定。然而在筆者的咨詢生涯中,發現企業和改善課題小組在核算改善財務收益這一塊上常出現犯難的情況,既出現過于保守,失去了改善的機會也損害了改善的熱情,也有過于夸大,影響了企業的判斷。那么常見的精益車間課題都應該如何計算財務收益呢。筆者就常見的精益車間改善課題類型和讀者進行改善收益計算方法的分享。
1、 減少庫存(含在制品)的項目:
公式1:財務收益=減少呆滯物資金額*凈資產收益率+(改善后周轉次數-改善前周轉次數)*改善前平均庫存金額*凈資產收益率-項目資金投入
公式2:財務收益=(改善前項目年度庫存金額—改善后項目庫存金額)*12*凈資產收益率
備注:1)公司凈資產收益率(15-25%);2)目前一年期貸款利率約為5% ;3)庫存持有成本17-26%(利息6-10%,倉庫保險2-3%,損耗1%,管理人員成本2-3%,叉車貨架標簽等2-3%,倉庫租金成本2-3%,稅金2-3%)
參考:改善前與改善后的交期差比改善前交期是確定周轉加快可能為我們帶來的訂單比例;
2、 縮短交期項目:
財務收益 =(改善前交期—改善后交期)* 平均銷售成本*庫存占銷售比(10%)* 庫存持有成本率15%
改善前交期備注:交期指確定客戶交期到產品發貨日的天數,用月所有產品的平均交期計算;庫存持有成本(利息6-10%,倉庫保險2-3%,損耗1%,管理成本人員2-3%,叉車貨架標簽等2-3%,倉庫租金成本2-3%,稅金2-3%)
參考:改善前與改善后的交期差比改善前交期是確定周轉加快可能為我們帶來的訂單比例;
3、 解決瓶頸工序、提高產能項目:
公式1: 收益= (改善后人均產能-改善前)*標準人數*26天*12月*單件利潤
公式2: 收益= (改善后8H產能—改善前8H產能)*單位制造成本 *利潤率 (15%-20%)
備注:1)在訂單飽和情況下按此公式計算; 2)依提高產能若全部形成銷售,對公司凈利貢獻率約為5%。以日所有生產規格的收益累加計算;
4、 減少報廢、提高合格率項目:
收益=(改善前月度平均質量損失-改善后月度平均質量損失)*12
備注:質量損失包含報廢成本,返修人工成本,返修材料成本等。
5、 提高原材料和能源利用率項目:
收益=∑(改善前單位材料用量金額—改善后單位材料用量金額)*產量
備注:其收益計算以每一原材料改善利用率后分別計算
6、 設備綜合效率提升
公式1: 收益= (改善后設備綜合效率-改善前)/改善前設備綜合效率 * 月度折舊費用*12+(改善前月度維修成本-改善后月度維修成本)*12
備注:1)在訂單飽和情況下按增加產值計算;
7、 采購成本的降低項目:
收益=(改善后采購成本下降率-市場工業材料采購成本下降率)*改善前單位材料采購成本*產量
備注:市場工業材料采購成本下降率參考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