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咨詢中的Manning Index,作為人力配置指數或人力編制指數,是評估企業、工廠勞動力配置是否合理的重要工具。它通過對比實際勞動力數量與所需勞動力數量,幫助企業或工廠識別勞動力配置中的問題,進而優化勞動力配置,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成本。
通常我們在純人工制造過程或組裝過程中是比較容易去計算人員的作業效率的。例如,我們可以用UPPH的指標去衡量人效水平。
我們可以通過精益咨詢的線平衡和動作改進來實現少人化,改進的效果能夠直接體現到UPPH上。
但當在以設備驅動型的生產過程中,我們更多的是關注設備的OEE指標。此時,產品的曾值過程是機器設備來實現的,OEE指標改進關注的是OEE的六大損失,人效是被動影響的。有時我們會發現,OEE提升了很多但UPPH卻變化不大甚至下降。這是為什么?我們又如何如何來衡量或分析人效指標的變化呢?
人力配置指數(Manning Index,曼寧指數)能夠幫助我們來解決這一問題。
在設備主導型的工藝過程中,人力配置指數可以定義為
人力配置指數 = 實際使用的總工時數/設備增值工作時間
例如:一臺機器以60%的OEE工作了8個小時,此機器有2 名員工操作,此時的
人力配置指數為 = 2*8/8*60%= 3.33
由以上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影響人效指數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人員的配置數量,一個是設備的綜合效率。人力配置指數越大人效越低,反之越小人效越高。
在以設備驅動型的生產過程中,無論進行設備綜合效率提升和還是人效改進,都可以使用人力配置指數作為監控人效變化的過程性指標。
我們以快消品行業常見的自動化灌裝-包裝線為例,一條自動化灌包線有8個工位,一個工位由1名員工操作;此條產線的綜合效率OEE為65%;每班工作8小時,此條產線的
人力配置指數為= 8*8/8*65%=12.3
我們以以下兩種情形,使用人力配置指數分析人效的變化
1)OEE從65%提升至70%,但增加了2名輔助作業人員;
2)一人多機改進,1人操作2個工位,人員由8人減為4人,OEE從65%降至60%;
人力配置指數的變化情況
1)人力配置指數=10*8/8*70%=14.29,結論為人效降低
2)人力配置指數=4*8/8*60%=6.67,結論為人效提升
綜上所述,在以設備驅動型的生產過程中,設備綜合效率變化時,人效的變化是無法通過OEE直接體現出來的。而精益咨詢的人力配置指數很好的為我們體現了改善過程中人效的變化情況。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