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咨詢如何讓設備管理指標“會說話”
TPM咨詢中設備管理指標簡介
設備管理指標是衡量設備管理好壞的重要參數,這些指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設備的運行狀態、維修效率、成本效益以及安全性等多個方面。以下是TPM咨詢中關鍵的常見設備管理指標:
- 設備綜合效率(OEE):是一個獨立的測量工具,用來表現實際的生產能力相對于理論產能的比率。OEE=時間開動率×性能開動率×合格品率。
- 設備可靠性指標
(1) 設備故障率:指在一定時間內(年或月)設備的故障停機時間與此期間內的計劃開機時間的百分比,是評估設備可靠性的重要指標。計算公式為:設備故障率=故障停機時間/計劃開機時間×100%。
(2) 設備故障平均間隔時間(MTBF):即平均故障間隔時間或稱為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表示設備信賴性的指標。MTBF越長表示可靠性越高。計算公式為:MTBF=總運轉時數/故障停機次數。
- 設備維護性指標:設備故障平均修復時間(MTTR):表示設備保養性的指標,MTTR越短表示易恢復性越好。計算公式為:MTTR=總停機時間/故障停機次數。
- 成本效益指標:維修費用率:是同期內企業的全部維修費用占總生產費用的百分率,反映了維修效率的經濟性。計算公式為:維修費用率=全部維修費用/總生產費用×100%。
TPM咨詢對設備管理指標分析的意義
以上指標是設備管理中的重要指標,它們各自具有獨特的作用和意義。以上指標對于日常設備管理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這些指標不僅提供了設備效率等情況,還揭示了潛在的改進機會。而現實中企業沒有用好這些指標,只是周期性的做一些統計,并沒有起到讓這些指標指導尋找后續方向的作用,即沒有從這些指標做好分析和解讀,沒有讓這些指標“會說話”。
TPM咨詢如何讓設備管理指標“說話”
我們要讓設備這些關鍵指標“會說話”,就需要建立和這些指標數據“溝通”的技巧和語言:學會對數據進行分析,讓數據來反映問題和改進的機會。沒有足夠準確的數據分析就無法明確改善目標,改善重點方向,無數據基準的武斷原因分析可能導致無法找到真因,從而對策達不到理想效果甚至無效,導致改善失敗。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就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讓數據“說話”。
例如針對OEE數據,一般按天進行統計,按周、月度進行分析。首先,我們需要對OEE數據進行層級分析(時間稼動率、性能稼動率、良品率),對損失時間進行排序。這樣我們就知道了本期統計數據中損失最多的是哪些,根據二八原則,我們就可以有重點的進行后續的分析和改進。
然后,我們可以針對主要的八大損失,進行月度分析和比較,比如分析損失數據的變化趨勢。圖中性能損失時間(淺藍色)如性能損失時長8月較7月有明顯增加。這些數據就在告訴我們OEE中性能損失增加了,可能是因為生產降速,也可能是因為生產中小停機增多導致的,經調查速度未做調整,那就需要從小停機上進行著手改善。同理,按此邏輯逐項分析OEE八大損失變化情況。
其實,這些數據一直在“講話”,在告訴我們數據各種變化和其中的緣由。我們要做的就是對這些數據進行多維度層次分析,將這些指標數據隱含的問題改進方向識別出來。
通過分析月度MTTR趨勢數據,可以識別設備維修過程中的瓶頸和薄弱環節,優化維修流程,評估維修人員技能和經驗,識別培訓需求。根據識別出來的數據,可能的改進方向優化維修流程,減少不必要的步驟和等待時間,或引入先進的維修工具和技術,提高維修效率。或經過分析發現某些故障維修項目MTTR數據其他故障明顯時間長,我們就可以通過安排特定的培訓,加強維修人員技能,提高故障定位和修復能力。
MTBF月度分析與改進,識別主要故障類型和故障原因,分析故障分布規律。對比不同設備的MTBF值,識別性能差異。根據識別出來的問題,針對主要故障類型和原因,制定預防措施,如優化設備設計、加強維護保養等。針對不同設備MTBF數據,如識別出某些設備MTBF數值較差,則應對性能較差的設備進行重點改進,如更換關鍵部件、升級軟件等。
TPM咨詢中設備管理指標分析和改進思路
針對設備管理的關鍵指標不僅要統計,還要學會分析,從數據分析中發現問題和改進機會,讓數據說話。我們針對數據分析后識別出來的改進機會,后續應進行原因分析和制定改進措施,制定改進計劃和持續跟進機制。也就是持續的C-A-P-D(檢查-改進-計劃-實施)循環,如此才能讓設備管理工作形成正向持續改進的正向循環。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