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節能減排和綠色發展的重視,越來越多的制造型企業開始關注自身的能源消費情況,并采取有效措施來降低電耗成本。對于制造型企業而言,電能是主要的生產成本之一,尤其對于電耗成本占比較高的行業,如電力、熱力企業、鋼鐵煤焦、石化、化工等行業。通過降低電耗,企業可以直接減少電費支出,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電耗損耗改善,首先需要明確改善的指標,如平均產品損耗:(KWH/噸;KWH/萬盒)。現狀調查需要明確改善前電耗水平,即改善前歷史電耗水平,需要注意,如電耗水平波動會有季節性波動,或淡旺季波動時,選取調查的數據應包含一個完整的波動周期(如有季節波動時選取最少一年的數據)。同時還要調查出現狀電耗消耗的改善重點,即現狀主要電耗點和設備,識別出改善的重點,根據二八原則,需要識別出占比80%以上的占比設備。然后針對電能消耗點進行識別改善機會。
針對各電耗精益車間電耗降低是一個綜合性的過程,可以從設備優化、管理改進、技術創新等多個方面思考:
一、設備優化與升級
1. 采用高效節能設備:替換老舊、高能耗的設備為新型高效節能設備,如高效電機、節能燈具等。選擇具有能效標識且能效等級高的設備,確保設備在運行過程中能耗最低。
2. 優化設備配置:合理配置生產線上的設備,避免設備空載或低載運行,減少不必要的電能消耗。對設備進行定期維護和保養,確保其處于最佳工作狀態,減少因設備故障導致的能耗增加。
3. 變頻節能技術:在電機等設備上應用變頻調速技術,根據實際需求調節設備功率輸出,避免設備長時間滿負荷運行,從而降低能耗。
4. 余熱回收利用: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余熱進行回收利用,如利用余熱發電、供暖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生產工藝改進
1. 優化工藝流程:簡化生產工藝流程,減少不必要的生產環節和能耗點。改進生產工藝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降低電能消耗。
2. 合理安排生產時間:根據生產任務和峰、谷、平的用電時間段合理安排生產時間,避開用電高峰時段,降低生產成本。實行錯峰生產,平衡電網負荷,提高電力設備利用率。根據生產計劃和市場需求,合理安排生產時間和生產節奏, ,避免設備空載或低載運行,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
三、能源管理與監控
1. 建立能源管理體系:制定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和節能降耗目標,明確各部門和崗位的節能責任。設立專門的能源管理崗位或團隊,負責能源的日常管理和監控工作。
2. 加強能源計量與統計:完善能源計量器具的配備和管理,確保能源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定期對能源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找出能耗高的環節和原因,制定針對性的節能措施。
3. 實施能源審計與評估:定期對精益車間進行能源審計和評估,發現能源浪費和節能潛力。根據審計結果制定節能改造計劃和實施方案,并跟蹤評估節能效果。
四、技術創新與應用
1. 推廣自動化與智能化技術:引入自動化生產線和智能控制系統,提高生產效率和精度,同時降低人工成本和能耗。利用物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能源進行精細化管理,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節約。
2. 采用新型節能技術:關注并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節能技術和產品,如變頻調速技術、余熱回收技術等。對現有設備進行節能改造升級,提高其能效水平。
五、員工節能意識培養
1. 加強節能宣傳教育:通過各種渠道和形式加強節能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員工的節能意識和參與度。鼓勵員工提出節能降耗的合理化建議并予以獎勵。
2. 培養節能習慣:倡導員工從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做起,養成節約用電的好習慣。如及時關閉不必要的電源、合理使用空調和照明設備等。
精益車間電耗降低可以從設備優化、生產工藝改進、能源管理與監控、技術創新與應用以及員工節能意識培養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綜合施策、多措并舉的方式實現電耗的有效降低和能源的高效利用。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