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合理的備件庫存管理,可以提高精益車間設備維修率、保障生產連續性的同時減少資金占用,提高資金利用率對于企業的生產運營、成本控制、客戶滿意度提升以及風險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精確計算備件需求量和庫存周轉率,企業可以優化備件庫存結構,降低庫存成本。幫助企業合理控制備件庫存水平,避免庫存積壓和資金占用過多,企業可以將資金用于更有價值的投資或運營活動,提高資金利用效率,增強企業的財務靈活性。
那精益車間的備件庫存金額降低需要從哪里入手,有哪些手段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備件金額降低的十大常用改善手段:
1. 在庫整理
梳理和整理在庫備件,講不必要的備件移除。例如,已經拆除的設備的備件,已過期失效的備件,已升級的模塊內的備件,質量不合格的滯留備件,長周期使用不到的低值備件等。根據梳理出的清單,企業可將不要的確認處理,他用、退回、變賣、或者報廢……
2. 優化庫存定量管理
通過歷史數據分析、需求預測和供應鏈穩定性評估,設定合理的安全庫存、最小庫存和最大庫存水平。設定備件定量管理時需要考慮以下因素:
① 歷史數據分析:通過分析歷史備件消耗規律,了解其備件消耗速度等需求情況。
② 供應周期考慮:從需求提出到下單到備件到貨所需的時間,包括采購周期、運輸周期等。采購周期和生產周期的長短直接影響到安全庫存的設定。如果采購周期或生產周期較長,應適當增加安全庫存的數量,以應對可能的供應中斷。
③ 考慮備件等級:對于關鍵備件(如影響安全、設備運行及生產質量的備件),最小庫存量應設定得較高;對于非關鍵備件,則可以設定較低的最小庫存量或甚至為零。
④ 考慮企業生產狀態:企業生產情況是否是滿負荷狀態,市場供應是供不應求、供需平衡還是供大于求?市場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因此需要定期對備件庫存管理進行評估和調整,以確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3. 采購流程優化
備件供應鏈流程進行梳理和優化,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浪費。如多家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減少比價等流程,縮短采購周期。如通用類別的備件(軸承等)可以尋找本地供應商,簽訂長期采購合同,縮短采購周期從而降低備件庫存量。采購需求審批環節、比價下單、到貨周期等進行流程分析,盡量縮短從需求提出到備件到貨入庫的時間。因為整個采購流程直接關系到需要備的庫存數量,采購周期越短,備件庫存需求則越小。
4. 庫存轉移
可以與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針對一些通用備件可以讓供應商備貨,需求時,供應商可快速送貨。或者供應商的備貨設在本公司的備件庫內,供應商負責在庫管理工作,有使用需求時,月度集中付款。
5. 多基地共用
針對一些高價值備件,備件對于生產影響較大的A類備件,使用需求頻率較低,但又不得不備,此時我們可以在幾個基地內進行通盤考慮,對于一些高價值備件進行庫存共享共用,節省備件量,從而減少備件庫存奸惡占用過多。
6. 依據檢修計劃合理安排購入節點
根據實際需求制定精確的采購計劃,避免過早采購和浪費。很多企業會有年度或半年度對設備進行檢修的計劃,根據具體檢修計劃,合理規劃采購節點,避免過早到貨,造成過長時間在庫積壓。
7. 備件標準化
對備件進行標準化設計,減少備件的種類和規格。降低備件的采購和管理成本,提高備件的互換性和通用性。筆者在其中一家企業輔導,梳理同樣工況下的各種泵類有十幾種之多,造成需要準備十幾種不同廠家規格的備件,后期維保費用明顯的上升。所以,應在在購買設備選型時需要綜合考慮后續維保費用。
8. 修舊利廢
對報廢或損壞的備件進行修復和再利用,延長備件的使用壽命。建立備件再利用的激勵機制,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備件再利用工作。
9. 少長短改善和MTBF改善
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保養,減少設備故障率,從而降低備件消耗。提高設備維護人員的技能水平,確保設備維護保養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通過對設備需維護保養的“風險”部位進行少長短改善,讓其不需要保養,如需要定期加油的軸承更換為自潤滑軸承,需要3個月就更換的油封,更換更耐高溫的材質,讓其壽命周期延長到1年甚至更長。通過改善降低備件的需求量。
10. 供應商單價控制或尋找替代品
滿足設備運行要求的前提下,尋找更低成本的備件替代。慮備件的兼容性,如大功率備件替代小功率備件,減少備件存儲種類。可以與多家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集中采購、批量采購等方式降低采購成本。用電子商務平臺或信息共享平臺,獲取更廣泛的備件信息和更優惠的采購價格。
精益車間的設備備件管理降低庫存資金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通過實施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備件庫存資金占用,對于精益車間的生產運營、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企業應高度重視設備備件庫存金額管理工作,不斷優化精益車間的管理流程和方法,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