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即全員生產保全,又稱全mian生產維修。TPM咨詢活動可以提升設備的性能和員工的改善能力,從而使企業的問題得到根本改善,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它是以5S為基礎,系統地開展自主保全、計劃保全、個別改善、MP初期管理、教育訓練、品質保全、環境安全和辦公支援效率化這八支柱內容,是對設備管理、生產管理的綜合改善。TPM咨詢能促使人的意識發生根本性變化,特別是促進員工形成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全員參與,追求"0"故障、"0"不良"0"、"0"災害"0"、"0"浪費"0"的目標,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TPM咨詢活動已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推進管理革新、實現精益轉型的必要活動!
既然TPM活動如此的重要,那么如何才能保證TPM咨詢活動推行的成功呢?筆者根據自身多年的項目推行經驗,總結提煉出以下八大成功關鍵因素。
一、經營者要思考和認同導入TPM體系
導入TPM重要的是經營者的認同,經營者要下定決心,無論經過多長時間、無論經歷多少波折都要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發揮有效的領導才能使TPM順利的導入和開展。同時須思考TPM要達成何種目標,并由上至下將目標展開且執行,才能有效發揮TPM體系的作用,構建企業競爭優勢。
二、要把TPM活動目標與經營目標相結合
TPM活動成功與否,在于企業是否將TPM咨詢活動的目標與經營目標的相結合。因為企業經營目標的達成,中層管理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TPM活動的推進中,也是中層管理者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他們是TPM咨詢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人物。
三、高層經營者的參與踐行是成功的關鍵
高層經營者親身參加演講或研討會、推進會,不僅關注推動成果,更應了解項目推動執行的過程。高層應知道為了追求無限的改善空間,需做到必要的參與,甚至對于某些推進落后的現場,高層們要親臨現場、親自實踐,這樣所產生的改善效果和效益會大大超過預期。
四、不可過于追求短期回報
TPM導入的過程需要對人員開展訓練、對設備進行改善,這些都會產生成本。而其整體效果須到一至兩年后才會充分顯現,因此若以短期的投入產出比來衡量,在項目初期就容易誤判,認為缺乏足夠的經濟收益而停止持續推進,從而錯失了后期的高回報。因此在觀念上應以“長期回報”和“持之以恒”來思考則較為妥當。
五、TPM展開要循序漸進
TPM各支柱及各支柱的步驟之間是有嚴謹的邏輯關系的,所有成功的項目都是按照標準步驟循序漸進、穩步推行的。不可追求快,想著一蹴而就,這樣往往會欲速則不達,從而導致TPM推行的失敗。
六、設立專職部門則較易成功
TPM活動是一個系統而龐大的改善體系,一般耗時3-5年甚至更久?;顒油七M初期以項目組形式推行是可以的,但體系的運維和持續改善,若是兼職推進往往推動力不夠持久或常會因工作沖突而對推行部門要求有差異,這樣就不會有較好的推行效果。所以推行一階段后,人才培養起來了,就需要成立專門的推行和運維部門。
七、消除推行中的借口
“忙沒空做”或“做這些會影響現在的工作”等等,都是容易成為阻礙的借口,所以推動初期需規劃出定期、專項的時間用于開展活動,或者要求各單位投入一定量的時間,以完成項目中安排的具體工作。拒絕借口,是保證TPM活動成功的必要因素。
八、TPM活動活性化的開展
TPM活動是長期的精益活動,會培養企業改善的DNA,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如果不能采取多樣化的手法讓TPM活動活性化的開展,則很難持續保持較好的效果。所以在TPM咨詢活動過程中,要適時開展一些活性化的診斷或者競賽活動;如開展初期的TPM標語、Logo設計的征集等活動的開展,運維管理期間每月一次的高層診斷的進行,定期提案、小組改善主題的發表、設備改善活動的競賽等等。
TPM咨詢活動已經被無數企業的實踐驗證是有效增強企業運營競爭力的精益改善系統,但改善企業的體質、形成企業少有的改善文化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做好以上八個關鍵因素才能確保TPM活動的成功,收獲改善的果實。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