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現場,一句“干快點”可以引發爭執;一句“別太累”又可能帶來怠工。真正能讓勞資雙方都點頭的,是“標準速度”——一個被科學定義、可重復驗證、可持續執行的工作節奏。它像一把尺子,一頭連著企業效率,一頭系著員工尊嚴;一旦刻度漂移,整條標準時間體系就會失真,進而波及排產、薪酬、產能布局,甚至引發勞動關系緊張。
“如何確定標準速度”可分為五步,讓“公平”從口號變成可落地的數據、可審計的流程、可持續的改善。

一、先給“正?!迸囊粡堊C件照-100 %績效長什么樣
標準速度的核心是“100 %績效”。它描述的是:一位合格、經過充分訓練、心理與生理狀態正常的操作者,在 8 小時工作日內,既不過度緊張也不懈怠,按照既定方法所能輸出的穩定節奏。為了把抽象概念變成共識,國際產業界用兩類“可見基準”給“正?!迸淖C件照。
1. 物理基準——4.8 km/h 步行:步距 0.76 m、頻率 105 步/分,被 MTM 協會定為“人手動作”的參照系;任何伸手、移動、轉身都可與之對比。
2. 生活化基準——30 秒分牌:52 張撲克 30 秒內均分四堆橋牌,動作連貫、無多余停頓,對應手部頻率約 104 次/分,廣泛用于培訓影片。
這兩個數字一旦寫進企業標準,就像給所有計時員配發同一把“隱形秒表”,無論誰來測,都能先在心里“對表”,再去看現場。
二、建一座“速度基準庫”-讓主觀有參照、讓后來者可追溯
再準確的秒表也測不出“感覺”,企業須先建“速度基準庫”,把“正?!狈獯嫫饋?,形成企業級“原器”。
1. 視頻基準——拍攝 2–5 分鐘、經勞資雙方+IE 三方簽字確認為 100 % 的操作片段,覆蓋本廠 80 % 以上動作類型:伸手、握取、對位、輕壓、走步、目視檢查等。視頻存入共享盤,任何新員工、新工程師先做“對表”訓練,考核通過才能上崗測時。
2. 物理基準——把 MTM-1 基本動作時間刻進“元素尺”:伸手 45 cm 取 25 mm 銷釘 0.75 s;搬 9 kg 走 7.6 m 0.095 min;步行 4.8 km/h 對應 18 TMU/步。現場若發現實測時間偏離元素尺±5 %,即可觸發“錨點校準”。
基準庫每半年“開封”一次,隨機抽 5 % 崗位復測,若整體偏移>±3 %,就重拍錄像、重培訓、重簽字,確?!俺咦印辈浑S人走、不隨景變。
三、現場評級-把“肉眼感覺”轉成“數字標尺”
有了基準庫,下一步是在測時現場把操作者的速度“調到 100 %”。豐田、通用等公司將之總結為“三同步”原則:同步觀測、同步記錄、同步校準。
1. 速度評級——常用也直觀。分析師一邊掐表,一邊在心里“對表”:若操作者比基準庫節奏快 10 %,則評 110 %;慢 10 %,則評 90 %。此法要求分析師先通過公司內部“速度盲評”考試,對同一段錄像三次評級誤差不得超過±3 %。
2. 西屋四因素法——若作業對人技能、環境依賴度高,可再用技能、努力、環境、一致性四項±0.22 系數微調,使評級更細膩。
3. 合成評級——用 MTM 等 PTS 數據反向驗證。例如某“伸手 60 cm”元素 MTM 值為 0.90 s,實測平均 0.82 s,則合成評級=0.90/0.82≈110 %,既避免人為主觀,又為速度評級提供二次校驗。
所有評級結果須當場記錄,禁止事后回憶;同一段研究至少由兩名 IE 分別盲評,標準差>±5 % 即返回培訓,確?!叭搜邸迸c“基準庫”保持一致。
四、標準數據反哺-讓錨點“自我校正”
單靠拍錄像無法覆蓋所有動作組合,企業還需建立“標準數據表”,把已驗證的歷史元素時間固化下來,形成二道“防火墻”。
1. 建表——將歷年通過勞資簽字、誤差<±3 % 的元素時間按“動作-距離-重量-難度”四維度歸檔,例如“伸手 30-45 cm 取圓柱銷≤φ20 mm”=0.75 s。
2. 用表——新作業先查表,若表中元素與現場一致,直接調用;若實測時間偏離表值±5 %,立即觸發“異常審查”:是方法變了?還是操作者節奏異常?抑或基準庫需要更新?
3. 刷新——每半年隨機抽取 5 % 崗位,用新測數據與原表對比,若平均偏差>±5 %,則啟動“錨點校準”:重拍 benchmark、重培訓評級師、重簽勞資協議,確保標準速度始終與企業當前先進方法同步。
五、落地檢查表-把“公平”貼在觀測板上
任何時間研究開始前,先在觀測板打鉤:
1. 方法是否先進、條件是否標準?(設備、刀具、物料、布局已定)
2. 操作者是否合格、訓練、心理平穩?
3. 是否先看過 基準錄像或步行 4.8 km/h 校準?
4. 是否同步記錄速度評級,而非事后回憶?
5. 是否用標準數據或 預定時間標準法反向驗證評級差異<±5 %?
6. 工會/員工代表是否知情并可復測?
以上六項全部打鉤,才能進入正式測時。任何一項未達標,都須暫停,先改善、再標準化、再測時——這正是豐田“先方法,后時間”的精髓,也是標準速度不被“快的人”或“慢的人”帶偏的根本保障。
標準速度的本質,是把“正常節奏”從感覺變成共識,從共識變成數據,再從數據變成可持續的改善循環。它讓企業有了“公平”的底氣,讓員工有了“體面”的依靠,也讓 IE 的秒表不再只是計時工具,而成為衡量勞動尊嚴的標尺。只要“可視化基準+同步評級+標準數據反?!比介]環運轉,標準速度就不會因換人、換設備、換產品而漂移,真正讓“一天公平的工作量”從口號變成每分鐘都可驗證的現實。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