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我就統一為大家詳細解釋一下,合格開動率是如何計算的。
對于OEE基礎時間分布,很多公司有不同的認識,下圖是一種OEE基礎時間分布,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什么是合格開動率
合格開動率在OEE的計算中是用時間的比值進行度量的,它體現了所有按照標準節拍生產出合格產品耗費的時間在生產所有產品(含返修、報廢品)所耗費時間中的百分比。
它的計算方法是:
由此可見,正確計算OEE合格開動率的關鍵,是如何正確判斷合格產品數和不合格產品數。
OEE中合格與不合格產品數如何統計
首先,我們要思考一下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假設我們投入100件產品的原材料,第一次合格產品有80件,5件報廢,15件返修(其中10件返修合格,5件返修后報廢)。
那么在合格率計算中,投入數為100件,一次合格產品數為80件,一次報廢產品數為5件,需返修產品數為15件(其中10件返修合格,5件返修后報廢)。因此一次合格率=80/100=80%,合格率=(80+10)/100=90%。這樣的算法,相信大家都沒有任何疑問。
但在合格開動率中卻不一定是這樣計算的。
我們合格開動率是為了計算OEE,所以我們任何數據采集都要考慮到設備這一主體。因此,產品是否會占用設備產能是判斷的重要依據。
以上述數據為例,假設所有返修及報廢產品不會第二次占用設備產能,那么合格開動率就是按照以下計算的。
而實際情況是,很多企業的返修,是必須二次占用設備產能的,如金加工、壓接、焊接等工藝。那么,計算方式就會截然不同。
咱們還是以上述數據為例,假設返修的15件產品都需要二次占用設備產能。那么對設備來說,總投入數=100+15=115件(這115件投入產品的首次判定狀態分別是:80件一次合格,5件一次報廢,15件需返修,10件返修合格,5件返修報廢),合格產品數=80+10=90。
主要的差異就是其中15件返修產品在投入數(合格產品數+不合格產品數)中計算了兩次。這樣的計算方式,是不是和你之前的理解有所不同呢?
總的來說,OEE中任何數據的計算都要以設備為主體,看是否會占用每天客觀存在的1440分鐘時間。
大家在網上搜索到的資料,大多只是一些通用方法論的介紹,但每家企業有每家企業的特殊情況。我們要深究工具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從而進行適當的拓展或調整,使其更加適合我們自己的企業。
——END——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