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即Production material control 的縮寫。是指對精益車間的生產計劃與生產進度的控制,以及對物料的計劃、跟蹤、收發、存儲、使用等各方面的監督與管理和呆滯料的預防處理工作。

生產計劃(PC)的目的為:利用組織的資源達成客戶訂單的準時交付,而要達成這個目的,需要對產品的生產模式進行區分和選擇,筆者記得再給一家企業進行了精益車間的產品模式區分和選擇的輔導后,生產計劃人員豁然開朗并說了一句話“產品模式的區分很重要,就像一家點心鋪,像饅頭這樣的標準產品,計劃的重點是盯著庫存,客戶需要的時候就能有現貨提供,而客戶定做的蛋糕這一類定制的產品計劃的重點是時間的管理,能夠然客戶在最短的時間拿到成品”。
由此可見產品生產模式的區分對計劃的重要性,可以說沒有精益車間產品模式區分的計劃不是科學的計劃,而不懂精益車間產品模式區分的計劃人員不是專業的計劃從業人員。那么又有哪些精益車間的生產模式呢,它們又有什么特點呢?精益車間的產品生產模式有以下四種:
1)備貨生產模式(MTS);
2)組裝訂貨生產模式(ATO);
3)訂貨生產模式(MTO);
4)工程訂貨生產模式(ETO)。
備貨生產模式(Make To Stock),指的是:提前把精益車間的產品生產出來形成成品庫存,客戶訂單來了之后直接從成品庫存中發貨,這種精益車間的生產模式下,訂單交付前置期就是產品的發運時間。這種模式下產品的生產受成品庫存拉動,既依據成品庫存的變化來組織生產,這種模式下生產計劃的對象是成品庫存,而計劃的重點是斷貨和成品庫存的平衡。

組裝訂貨生產模式(Assemble To Order),指的是:提前把精益車間的產品用到的部件/組件生產出來形成部件/組件庫存,客戶訂單來了之后組織成品的組裝并發貨,這種精益車間的生產模式下訂單交付前置期為成品組織時間和產品的發運時間之和。
這種模式下,產品部件/組建的生產受部件/組建庫存拉動,既依據部件/組建庫存的變化來組織部件/組建生產,而成品的組裝只有拿到確定的客戶訂單后才開始組織生產,這種模式下生產計劃的對象是部件/組建庫存,而計劃的重點是交貨期與部件/組件庫存的平衡。

訂貨生產模式(MTO)(Make To Order),指的是:只有收到客戶訂單來了之后精益車間才開始組織產品從原料投產開始的生產,這種精益車間的生產模式下,訂單交付前置期為產品生產前置期和產品的發運時間之和。
這種模式下產品的生產受客戶訂單拉動,也就是只有收到客戶的訂單才開始生產,沒有確定的訂單不組織生產,這種模式下生產計劃的對象是原料的庫存,而計劃的重點是交貨期與生產前置期時間的管理。

工程訂貨生產模式(ETO)(Engineering To Order),指的是:有些客戶定制的訂單包含了產品或者工藝的重現開發,這種精益車間的生產模式下,訂單交付前置期為產品開發前置期、專用物料籌措前置期、產品生產前置期和產品的發運時間之和。
這種模式下產品的生產受客戶訂單拉動,也就是只有收到客戶的訂單才開始產品開發和生產,這種模式下生產計劃的對象是原料的庫存,而計劃的重點是交貨期與各種前置期時間的管理。

既然產品生產模式的區分對生產計劃如此重要,那么又應該如何選擇正確的精益車間生產模式呢?關于生產模式的選擇將在PMC系列原創文章中的下一篇講述,歡迎各位朋友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