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服務質量是企業長青的基石,也是企業間競爭的核心所在。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質量管理和質量改善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其中,員工質量意識的提升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和目標,然而,當談到質量意識的時候,絕大部分人都認同其重要性,但是卻對何為質量意識不甚了解。在筆者的質量咨詢項目中,被問到最多的問題也是“老師,什么是質量意識呢?”,如果對何為質量意識都不清楚不了解,那就更談不上提升和改善了。所謂質量意識是質量和質量工作的認知及態度,比如說,很多人認為產品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是矛盾的,要提高效率就要犧牲質量,對這個觀點的認知和態度就是一種質量意識的體現。那么,都有哪些重要而典型的質量意識呢,筆者結合在企業工作和咨詢職業生涯的經歷和經驗,總結了以下六條重要的質量意識供讀者參考。
01、客戶滿意是工作質量的衡量標準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聽到以下的話,如“我已經給客戶回復了…”,”領導給我安排的工作我做了…”,“生產線反饋的問題我去處理了…”,這些話語反映了一個常見的心態,就是事情我已經做了但是卻忽略了事情本身的目的和客戶滿意。客戶滿意是工作質量的衡量標準,是質量意識的重要體現,“給客戶回復了,客戶滿意了嗎?”,“領導給我安排的工作我做了,目標達成了嗎?”,“生產線反饋的問題我去處理了,生產恢復順利了嗎?”。
02、一次把事情做對
對生產線,一次把產品做合格不產生返工和報廢是成本最低的產品質量,對于職能部門,一次把工作做對不產生額外的彌補工作也是成本最低且效率最高的工作質量。
03、預防重于救火
我們先看一個典故:有一次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們三兄弟都經于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問:“那么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發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這個典故也反映了企業的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解決問題的人比預防問題的人更受重視。然而質量意識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預防重于救火,預防問題發生比發生問題后解決問題更重要。
04、遵循“三不原則”
所謂三不原則是:一是不接受不良品,產線的員工要對來料的質量進行檢驗,對于不滿足質量要求的要不接受和退回;二是產線的員工要按標準作業不制造不良品;三是產線的員工不流出不良品,產線的對員工要對自己生產的產品質量負責,通過自檢確保不良品不流到下工序。
05、按標準作業
員工嚴格按標準作業,員工認為標準有問題的,可以提出改善的建議,但是在建議被采納前嚴格按原標準作業。企業要宣貫這一種理念“員工按標準作業,錯了也是對的,員工不按標準作業,對了也是錯的”。
06、持續改善
“改善的空間是無限的!”,員工特別是管理者必須具有不滿足現狀的思維,能夠對現有的產品質量和工作質量現狀提出挑戰,同時還需要具備持續改善的能力并不斷地付之于實踐。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