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年的總結,根據吸取很多歷史經驗,精益生產咨詢已經形成了一些廣泛可用的原則,例如消除浪費、軟性、零缺陷、規范化等。這種標準又可以分為總原則、操作層標準、可持續標準三大類。雖然這些標準具有一定的普適意義,但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發展的戰略及其特定工作環境,對標準的含義闡釋、優先順序、組成等方面做出有目的性的設計和優化。
比如,生產柔性針對汽車制造行業至關重要,但大批規范化的電子制造行業中,生產柔性的重要程度就會下降許多,而僵硬的專用生產線反而更加有助于提高質量和效率。
又比如,職工授權。這針對職工閱歷豐富且隊伍穩定的公司很有效,但在員工流失率較高的企業中,職工受權的含義必須做出重要調整。針對后一類企業來講,讓員工嚴格執行操作指令或許是更好的辦法,而不能將改進操作和經營的重擔交到經驗很少且敬業度不高的一線人員。
精益生產咨詢的原則是公司進行生產管理的最高綱領。一旦明確,生產標準會對日常的生產戰略決策產生重大影響。例如:一個在制品庫存高要求的企業在確認以“步驟導向”作為生產標準以后,其生產部門的關注關鍵就應是工廠總體產出的提升,并非某一車間某條生產線的獨立產出有多高。這就需要公司持續識別改進生產中端到端的瓶頸工序,盡量減少中間商的在制品庫存,并對車間和人員的評價指標做出調整。
精益生產咨詢的生產標準則意味著必須的選擇。很多企業都曾經因為質量問題而選擇銷毀商品。這樣的行為展現了公司在以品質為重點的環節,為了追求質量而獻出交貨和開支。一樣,很多企業在追求交貨速度與壓縮成本時,也會以犧牲品質為代價。假如企業一味追求交貨、質量與成本,則通常會導致職工勞動強度大、薪酬待遇劣等狀況,從而產生人員相關的問題。
要實現安全、品質、成本、交貨和人員的平衡發展,企業并不一定在各方面都做到更好。這就需要生產負責人和企業領導人具有經理人和企業家的判斷力及氣魄,依據特殊發展過程和實際問題來決定精益生產咨詢原則的關鍵點,確立精益生產咨詢工作方向,確保在不同目標中間游移不定。
生產標準非常重要,在制訂生產標準的過程中,企業必須進行全面的探討和溝通。生產標準必須在公司內部達成一致并獲得嚴格執行,這對生產部門有效運行來講是十分重要的。當企業在重要生產問題上面臨分歧時,務必參照這種標準去進行決策和選擇,進而大大降低溝通成本。生產標準可以幫助企業從價值鏈、端到端的價值創造視角來考慮生產決策,為企業的總體決策提升提供參考。
文章說明:本文來自網絡,感謝作者,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客服處理。感謝您對優制咨詢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