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咨詢在企業生產管理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準確計算生產能力方面。生產能力是PMC制定生產計劃重要的基礎數據,主生產計劃和車間排程計劃都基于生產線的生產能力進行計劃排程。然而,在筆者從事精益咨詢的輔導經歷中發現,國內大部分企業在計算生產能力的時候都是非常粗糙的,更有不少的企業是基于車間主任的經驗判斷進行生產能力的計算。如果不準確的生產能力數據一定會給生產計劃的制定和執行帶來問題,要么是使得生產計劃不能按時達成,要么是生產資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作為PMC的專業從業人員非常有必要理解生產能力的正確計算,而精益咨詢能為這一過程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方法。要正確的計算生產能力,需要正確理解以下生產能力相關的重要參數。
生產能力的定義
所謂生產能力指的是生產線在一定時間內能生產的特定產品的數量。在精益咨詢的視角下,準確把握生產能力的定義是后續計算和優化的基礎。
節拍時間(TT)和循環時間(CT)
要正確理解生產能力的計算,首先需要理解兩個重要的參數:節拍時間(TT)和循環時間(CT)。精益咨詢強調對這些關鍵參數的精準理解。節拍時間從文字中可以理解是有關節奏的時間,首先是客戶需求節拍時間,這個節拍時間衡量了為了滿足需求生產線需要達成的產出節奏,一個周期內的客戶需求節拍時間等于周期內客戶的需求量除以生產線的可用時間。如某產品客戶需求量82400盒/月,生產線每月生產30天,3班生產,每班8小時,其中吃飯休息1小時,則生產線可用行時間=303(8-1)*3600 =2268000秒,產品包裝規格為每盒8個,則客戶需求=82400 *8 =659200個。
除了客戶需求節拍時間,還有生產線的產出節拍時間TT,此時間為標準狀態下生產每產出兩個產品的間隔時間。要理解生產的產出節拍時間TT,需要理解循環時間CT,CT指的是工序每產出一個產品的用時,如果生產線的工藝設置是單工序的,則生產線的產出節拍時間TT等于工序的循環時間CT,如果生產線是多工序前后連接的,則生產線的產出節拍時間TT等于瓶頸工序的循環時間CT。在精益咨詢過程中,對這些時間參數的分析和優化能夠有效提升生產線的效率。
生產線總體效率OE
有上述的論述可知,要計算生產線的生產能力,我們需要其生產某特定產品時的產出節拍時間TT(而非客戶需求節拍時間)。如生產線生產A產品的產出節拍時間TT為60秒,則每小時的生產能力為60個。但是在制定生產計劃的時候,該產線的生產能力就是以每小時60個計算為基礎制定的嗎?顯然不是,因為這每小時60個是標準狀態下,也就是沒有任何異常的產出量,然而,生產線在運行過程中會有各種狀態出現,如設備可能會出現故障、產品可能會進行切換、生產好的產品可能會出現不良…這些狀況的出現都使得每小時的產出量達不到60個,因此聰明的計劃制定人員不會以理想的生產能力為基礎來制定生產計劃,而是在這個理想生產能力基礎上打上一個折扣,這個折扣就是總體效率OE(Overall Efficiency)。OE是生產線運行效率的衡量指標,如OE=75%則意味著生產線的時間生產能力只達到了理想生產能力的75%。OE具體的計算方法要根據生產線的工藝特點而定,以人的時間投入為主的和以設備的時間投入為主的工藝其OE計算方式會有所差異,有關OE的計算方法將在后續的文章中跟大家介紹。精益咨詢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分析和提高生產線的總體效率OE。
員工熟練度
某些工藝特點的生產線的生產能力還受員工熟練度的影響,特別是以人的時間投入為主的生產線,新員工和熟練員工的生產能力差異非常大,因此有必要在計算生產能力的時候考慮員工的熟練度。精益咨詢建議,如上崗1個月以內的員工以50%計算生產能力,2個月 - 3個月的以75%計算生產能力,三個月及以上的以100%計算生產能力。
綜合考慮以上的因素,我們就可以計算出生產線的生產能力,如生產線生產A產品的理論產出節拍為60秒,該生產線的總體效率OE為80%,目前該產線由入職50天的員工在生產(熟練度為75%),則該產線每小時的生產能力為:
3600/60*80*75%=76(個)
在這個過程中,精益咨詢能夠協助企業全面、準確地考慮各種因素,從而計算出更符合實際的生產能力,為企業的生產計劃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精益咨詢師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