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企業競爭,品質和價格競爭已越來越同質化,而精益生產咨詢的準時交付成為新的競爭點。很多中小企業因不能準時交付(OTD)而影響資金周轉率,使企業運營進入惡性循環,庫存不斷增加而影響后續的訂單生產,導致不能及時交付。傳統的管理方法有:做好生產計劃,及時備料,及時排查,計劃跟進,人員、設備及品質問題的改善等等。除此之外的關鍵點是接單排產思維邏輯的轉變,接下來優制根據中小企業計劃排產的現況分享一下:中小企業利用精益生產咨詢的準時交付(OTD)進行排產的關鍵點:

中小企業生產排產的現況
很多中小企業往往沒有PMC部門,由銷售直接把訂單給到生產部門,生產部門只要接到訂單就安排生產。生產部門往往不是單一的流程工序,流程工序間很多也不是拉動式生產而是推動式,各個流程工序只是負責自己流程工序的生產,特別是計件的工廠更是如此。
比如:某件產品有A、B、C、D、E五個工序,C工序是瓶頸制約工序,這樣就會導致A、B工序生產出的半成品堆積在C工序。銷售接單只要看到A工序有能力就接單,并承諾交付的時間,但A工序生產的半成品到C工序就停滯了,無法讓在制品流動起來,最終影響訂單的交付。
A工序生產的半成品往往成為庫存,甚至導致生產出的成品也成為庫存,放置在倉庫中,使資金無法流動,導致資金周轉困難,這是一類情況。還有一類情況是銷售接單是按照“天”為周期承諾交付給顧客,而生產管理的周期是“天”或者“周”,甚至是“月”。那生產中往往會有很多不穩定因素的存在。
比如:人員、設備及品質的問題,原材料供應的不及時,還有不斷的插單、撤單等異常情況的發生,這樣訂單就會停滯,導致很難保證準時的交付,形成庫存而占有資金,出現資金周轉困難。
以上兩種情況的發生,可以通過精益生產咨詢的排產思維改變進行改善,也可稱之為生產排產的兩條基本原則。
原則一、以瓶頸流程工序的產能進行接單生產
TOC約束理論告訴我們,任何系統至少存在著一個約束,也就是瓶頸,而且瓶頸是動態存在于系統中的。如上面提到的A、B、C、D、E五個工序中,雖然C工序是瓶頸,但如果C工序改善了,可能B工序或者D工序又會成為新的瓶頸,所以瓶頸工序總會存在的。
銷售在接單安排生產時要以瓶頸工序的產能為最大接單量,一旦瓶頸工序負荷滿了,就停止新的訂單安排生產。這樣就不會出現因瓶頸而使生產停滯情況的發生,會加快生產的流動速度,而且可以縮短生產周期,從而達到準時交付的目的。
精益生產咨詢的理論:以瓶頸流程工序的產能進行接單生產,就不會出現大量的半制品和成品庫存的存在,自然會減少資金占有率,提高訂單準時交付率及資金周轉率。

原則二、按照精益生產咨詢的價值流原理進行訂單排產
精益生產咨詢的價值流(Value Stream)是指從收到供應商的原材料開始一直到成品送到客戶手中這個過程當中所有的工序過程。它包括“將原材料轉變成客戶愿意付錢的成品”這個過程當中的所有操作。既包括供應商,工序和客戶相互之間的實物流,也包括實現實物中的信息流。
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所有人員只會關注怎么把原材料盡快的變成產品,然后送到客戶的手中,從而完成訂單交付的一個過程。把精益生產咨詢的價值流直觀的表現出來的工具是價值流程圖(Value Steam Mapping),價值流程圖要把增值和不增值生產活動都表現在圖上,所以價值流程圖已被精益生產咨詢作為標準的改進工具。
價值流程圖除了作為改善工具外,還可以進行生產排產:價值流程圖會顯示某一特定價值流的細節圖,同時也顯示了實物和信息的流動以及兩者之間的聯系,把客戶的訂單由“天”為單位,精確到以“分”、“秒”為單位進行安排生產。因為在價值流程圖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工序的T/T和C/T。通過實時監控和管理這兩個指標而達到隨時管理訂單的完成進度,保證準時的生產。一旦出現不能滿足T/T的情況發生或者C/T的異常,會隨時采取應對措施,從而保證訂單的準時完成。豐田的訂單之所以可以精確到“分”、“秒”進行交付,就是采取精益生產咨詢的物料和信息流程圖來進行訂單的安排和管理的。
憑經驗管理的時代早已過去,規范系統的管理已成為常態化,但應用工具和原理原則進行精益的、科學的管理是如今中小企業必須要進行的管理變革。優制-XPS體系已經幫助企業規劃了變革的系統路徑,也會幫助企業導入系統的精益生產咨詢管理工具,更重要的是導入精益的思想,即精益管理之道。企業在導入精益生產咨詢的管理工具時,也要科學地遵循精益的邏輯,畢竟精益之道是自然存在的。
版權聲明:本文為優制咨詢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